学术交流 网站首页> 学术交流> 正文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学术预告四则

时间:2022-12-01 16:09:18 来源: 作者:孙金土 阅读:

报告题目一:水滑石基纳米光催化材料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

报告人:张铁锐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2年12月2日08:30-09:15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122 404 718

报告摘要: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发展新型高效的光催化材料是该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水滑石基纳米结构材料因其电子结构可调、价格低廉等众多优势,而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我们研究团队通过在水滑石表面引入缺陷结构增加活性位,增强了对反应物CO2、N2等的吸附和活化,进而提升催化活性。另外,通过构造界面活性位,调控中间物种的反应路径,从而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高选择性合成。

报告人简介:张铁锐,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能量转换纳米催化材料方面的研究,在Nat. Catal.、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JAC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被引用30000多次,H指数100,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9项。兼任Science Bulletin、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等期刊副主编以及多个期刊的编委。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报告题目氢燃料电池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

报告人:王振波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12月2日09:15-10: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122 404 718

报告摘要:报告介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着重介绍氢燃料电池用几种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催化机理以及提高催化性能的方法和策略。

报告人简介:王振波,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榜单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排行榜。研究方向为先进化学电源、氢燃料电池、电催化、纳米电极材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其他省部委项目8项,其他及企业课题40多项。在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上发表SCI论文250多篇,H因子56。近5年发表IF>10的论文65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1项,转化18项;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报告题目无孔隔膜解决电动车自燃难题

报告人:吴宇平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12月2日10:00-10:45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122 404 718

报告摘要:随着锂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自燃问题。为了解决自燃难题,我们经过研究,发现主要与隔膜有关。因此,课题组设计了无孔隔膜,不仅满足了离子的快速传输,也大幅度抑制了锂枝晶、电击穿等现象引起的内部微短路,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报告人简介:吴宇平,东南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德国萨克森科学与人文学院通讯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开展能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水溶液电池体系、超级电容器和太阳能制氢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400余篇文章,H-指数大于89。出版中英文著作9本、译著1本和10章节英文;授权中国、美国、日本发明专利31项。被Thomson Reuters从全球高被引用科学家中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科研菁英。担任《Energy & Environment Materials》副编辑、《Energy Materials》主编等社会职务。


报告题目双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

报告人:唐永炳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2年12月2日10:45-11:3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122 404 718

报告摘要: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高效、低成本储能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双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成本低、环保易回收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常规双石墨电池仍存在负极比容量低、正极插层阴离子容量有限、传统电解液体系高电压易分解等难题,限制了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稳定性的提升。本团队提出负极阳离子合金化与正极阴离子插层的协同储能新机理,构筑了新型铝-石墨双离子电池,采用基于合金化反应的廉价金属负极,并对负极活性材料和集流体进行一体化设计,有效的优化了电池结构,同时显著提高了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针对合金化金属负极反应过程中膨胀粉化的难题,提出了微纳结构设计与界面调控相结合的改性策略,显著提高了负极结构稳定性和双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针对传统石墨正极储阴离子有限的问题,提出了新型结构碳材料设计策略,将插层与吸附机理相结合,从而显著提高了碳基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同时,通过高浓度电解液设计,显著提高了电解液的高电压稳定性。进一步地,我们还成功的将这种新型双离子储能机理设计思路拓展到资源丰富的非锂碱/碱土金属双离子电池体系,验证了机理的普适性,为发展高效低成本储能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报告人简介:唐永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碳中和技术研究所(筹)副所长、先进储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创新领军人才、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主要从事新型储能材料及器件、功能薄膜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已发表SCI论文218篇,其中影响因子IF>10论文120篇,H-index=65,38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 8篇热点论文。申请专利452项,已获授权专利202项。58项电池相关专利实现转移转化,其中26项发明专利依托单位作价6518万实现了转移转化,32项专利获得许可费1000万元。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