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纳米晶的原子级制造与原位表征
报告人:王荣明
报告时间:12月16日(周一)下午15:00
报告地点:理科楼连廊402会议室
报告摘要:
原子尺度精确制造是构建未来信息和能源功能器件的核心基础。在纳米到原子尺度深刻理解晶体的成核、生长及结构演化过程,是实现原子尺度精确制造的重要前提。发展具有原位、动态、高时空分辨能力的纳米晶表征方法与技术,能够在反应或工作条件下精确解析纳米晶的结构及表面原子行为,是攻克原子级制造难题的关键所在。
基于环境气氛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本研究以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表面结构、界面原子构型及其在外场作用下的演化规律[1-4]。揭示了单壁碳纳米管在金属间化合物和单质金属催化剂上的成核与生长模式[5];原位观察了Au纳米颗粒在各向异性二维半导体ReS2表面的迁移和聚合行为,发现界面各向异性作用导致Au颗粒取向迁移[6];发现Pt纳米晶在固相环境中,通过非晶团簇的生长至临界尺寸(约2.0纳米)后晶化的规律[7];阐明了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对异质结构界面电子态的调控作用,显著提升了Pt-MoS2和MoO2/Ni3S2异质结构的电催化析氢性能[8,9];通过原位表征纯相c-Fe5C2活性相的生成过程,发现了“纯相碳化铁”催化体系在高碳效合成气直接制线性a-烯烃中的应用潜力[10]。
参考文献:
[1] Zhao, H. F., Wang, R. M.* and co-authors, Adv. Mater., 35 (2023) 2206911.
[2] Wang, R. M., Nat. Catal., 3 (2020) 333.
[3] Ye, H. Y., Zhang, Z. H., Wang, R.M.*, Small, 19 (2023) 2303872.
[4] Dao, J., Wang, R.M.* and co-authors,Angew. Chem. Intern. Ed. 19 (2023) 2303872.
[5] Yang, F., Wang, R. M.* and co-authors, Sci. Adv., 8 (2022) eabq0794.
[6] Cao, Y. D., Wang, R. M.* and co-authors, Nano Lett., 23 (2023) 1211.
[7] Ye, H. Y., Wang, R. M.* and co-authors, Small Methods, 6 (2022) 2200171.
[8] Shan, A. X., Wang, R. M.* and co-authors, Nano Energy, 94 (2022) 106913.
[9] Teng, X. A., Wang, R. M.* and co-authors, Nano Energy, 122 (2024) 109299.
[10] P. Wang, R.M. Wang and co-authors, Nature, 635 (2024) 102.
报告人简介:王荣明,北京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特邀常务理事、中国发明协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长期从事先进材料的界面精细结构设计、调控、表征和物理性质研究,在原子尺度揭示微结构影响性质的物理机制。负责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北京市的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在包括Nature、Nature Catalysis、Science Advances、Phys. Rev. Lett.、Adv. Mater.等刊物发表SCI论文超过300篇,被引超过16,000次,H因子为64;主编、编著学术专著、教材6部;在国际、全国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百余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航空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宣部输出版优秀图书奖、中国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奖项和荣誉。